植物遗传资源科学(Jour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四川省棉花品种现状分析

 

张 超 李长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简阳 641400)

 

摘要 对1985~1996 年四川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近10年间四川选育的棉花品种单产水平有较大提高,但纤维品质的改良进展较缓慢,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亲本间亲缘关系较近,亲本组配以品种间杂交为主,对海岛棉、亚洲棉及其衍生材料等未能充分利用。要选育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棉花品种,应加强对棉花资源材料的研究,拓宽育种亲本的利用范围,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加快品质育种进程,培育出具有突破性的品种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陆地棉;产量;品质;区域试验

 

棉花品种选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育成的品种(组合)既适应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又有良好的丰产性、抗病性,还要求其纤维品质符合纺织部门的要求。对已育成的品种(组合)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可以从中找出差距,有利于提高育种成效。本文就四川“七五”、“八五”期间育成品种(组合)的产量、抗病性、纤维品质及亲本利用等进行分析,分析所用材料是1985~1996年四川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因区试的参试品种是四川省各单位育成的品种(组合)中水平较高的一部分,代表了我省当前棉花育种进展和水平。因此,分析这些参试品种可以较客观地了解四川棉花品种现状,为进一步改良棉花品种提供参考。

 

1 近期育成品种状况

1.1 育成品种(组合)的产量水平及产量构成

1985~1996年四川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共进行8轮次,参试品种(组合)52个,有16个通过审定,占参试种的30.8%,其中常规品种9个,杂交种7个;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有8个,占参试品种的15.4%(详见附表)。8轮对照品种平均产量1212.6kg/hm2,通过审定的16个品种(组合)平均产量1271.57kg/hm2,比对照增产4.9%;杂交种平均产量1332.6kg/hm2,比对照增产9.9%。由此可见,四川省近10年育成的棉花品种在产量上有了一定提高。

此期育成品种的产量构成:1985~1996年历年对照平均衣分41.79%,单株结铃17.85个,单铃籽棉重4.71g。通过审定的16个品种(组合)的平均衣分42.44%,比对照高0.65个百分点;单株结铃21.88个,比对照多4.03个;单铃籽棉重4.92g,比对照重0.21g。没有通过审定的36个品种(组合)平均衣分40.08%,比对照低1.71个百分点;单株结铃17.46个,比对照少1.39个;单铃籽棉重4.88g,比对照重0.17g。可见,此期育成的品种(组合)主要是在保持一定单铃重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了衣分,重点提高了单株结铃性。

1.2 育成品种的亲本利用分析

从8轮次区试的52个参试品种的亲本来源看,这些亲本多来源于我国70年代和80年代育成的品种,而亲本之间多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地方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作亲本的比重很小,通过审定的品种(组合)其29个直接亲本中,只有3个是引进品种,仅占10.3%,一些优良的地方品种和抗逆性强、抗病性强的亚洲棉、海岛棉、野生棉等种质资源很少被利用。从亲本数目上看,52个参试品种的直接亲本有56个,是育成品种数的1.08倍,其中通过审定的16个品种的直接亲本28个,是通过审定品种数的1.75倍。此外,不同育种单位往往利用同一个亲本,如16个通过审定的品种的28个直接亲本中,重复利用的有8个,占28.6%,未通过审定的品种间亲本重复利用现象更为严重。因而,我省棉花育种亲本利用范围较小,亲本重复利用率高,造成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

亲本的组配方式以简单杂交为主,52个参试品种中,单交育成的21个,占40.4%,采用复合杂交育成的12个,占23.1%,杂交一代种14个,占26.9%,混合杂交的3个,占5.8%,系统选育的2个,占3.8%。而通过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等育成的品种则没有。因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充分挖掘和利用亚洲棉、海岛棉、野生棉等种质资源中的有利基因,并将它们转育到栽培品种中,培育突破品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表 1985~1996年通过审定的品种Table Varieties released during 1985-1996

品种名称

Name

来源

Origin

单产

Yield

(kg/hm2

比CK增产

Compared to

CK +%

纤维长度

Span length

(mm)

麦克隆值Micro-

naire

比强度

Strengthg/

Tex

盐棉1号

[(常杂1号×73-27)×73-27]×常杂1号

1322.1

8.79

28.8

5.0

18.4

绵83-21

洞庭一号×陕3563

1220.0

4.77

31.1

4.1

17.9

盐棉2号

(陕401 × 常杂1号)×常杂1号

1235.4

6.09

31.6

4.3

18.8

川碚2号

(中7 × 81-Ⅳ-15)×81-Ⅳ-15

1154.4

15.3

31.4

3.9

19.5

川棉56

川杂3号×陕1155

1179.6

11.11

30.6

4.7

20.3

川杂5号

473A×冀棉14号

1157.6

9.04

30.4

4.5

21.7

川杂6号

6号洞A×川737

1192.1

12.29

30.1

4.5

21.5

川棉109

(抗77×江苏棉1号)BC2

1155.5

0.65

29.2

4.3

18.9

绵育3号

(83-21 × 中10)× (爱字Si4×南堡71-26)

1248.8

8.7

29.8

4.3

20.6

川杂7号

洞A×川碚2号

1274.0

10.99

30.4

4.3

20.5

川棉30

川杂3号×中3473

1283.1

11.92

28.4

5.3

21.8

川杂8号

473A×川碚2号

1235.1

10.40

30.6

4.6

21.1

川杂9号

抗A1×中12

1229.1

9.87

30.1

4.3

20.8

川棉243

川737×岱15

1218.0

8.87

29.5

4.4

21.5

川优一号

MA×川55

1608.6

11.92

29.8

4.6

21.3

川杂11号

2108A×2069

1631.7

13.53

29.9

4.6

21.2

* 该两个组合的增产比例均为同第一对照比较。

 

1.3 育成品种的抗源分析

虽然参试品种抗枯(黄)萎病性有所提高,但也明显反映出抗源利用范围狭窄。枯萎病的抗源主要来源于陕棉4号、陕1155、陕112等,按其系谱追溯,它们的抗性多来自于川52-128、川57-681[1]。我省的两个黄萎病抗源仅在两个参试品种中利用,而海岛棉中的抗黄萎病基因基本没有利用。因此,更加广泛收集、创造、筛选、利用抗源种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1.4 育成品种的纤维品质分析

52个参试品种(组合)中,纤维比强度大于24cN/Tex的只有1个,仅占1.9%,比强度在19~24cN/Tex之间的有40个,占76.9%,其余11个品种均低于19cN/Tex。2.5%纤维跨长29mm以下的有10个,占19.2%,其余均在29~32mm之间。麦克隆值4.9以上的6个,占11.5%,其余均在3.7~4.9之间。此期通过审定的品种,平均比强度20.0cN/Tex,其中“七五”的品种平均19.2cN/Tex,“八五”的品种平均20.7cN/Tex,“八五”比“七五”提高1.5cN/Tex,这速度仍低于发达国家。

 

2 讨论

从以上分析看,四川棉花品种亲本种类较少,骨干亲本集中,因而应该拓宽品种选育的种质基础,为此应进一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2.1 加强种质资源材料的交流

过去育种亲本材料利用范围窄,除了一些资源自身有严重缺点、杂交不亲和、配合力低等原因外,与育种单位之间资源交流少,多数资源都掌握在搜集者或引种者手中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另外,育种单位为尽快培育出新品种,多数都利用生产上推广的品种作亲本,这些品种综合性状好,也适应当地的栽培条件,所以易出品种。但从长远考虑,这对棉花品种选育的发展是不利的,也是造成亲本利用范围窄的原因之一。

2.2 加强现代育种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相互配合

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有计划地将亚洲棉、海岛棉和其它野生棉中的优质、抗病、抗虫等有利基因集中到栽培品种中去,培育出一系列的中间资源材料,为培育新品种新组合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2.3 加强资源材料的基础研究,创造新的资源材料

对资源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可以减少在亲本选择方面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另外,育种者既应注重当前效益,也要适当兼顾长远效益,既要考虑尽快出品种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又要兼顾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育种目标,选择具有较大潜力的亲本,培育出在品质、产量等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品种。

 

参考文献

1 顾本康,马存.中国棉花抗病育种.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The status of cotton varie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ZHANG Chao LI Changsheng

(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anyang 641400)

 

Abstract Lint yields,quality of fiber and disease resistance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the synthetic analysis of the cotton regional trials in Sichuan from 1985 to 1996.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yields of cotton in Sichuan had been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but the fiber quality was not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reason was that the parents closely related the beneficial genes in the G.Barbadence,G.arboreum and local variety were not well used.

Key words Upland cotton;Lint yield;Fiber quality;Regional t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