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基因抗虫棉推广后帮助棉农增收250多亿元

文章来源:新华社 

 

    棉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棉花种植面积7500万亩左右,约占世界面积的15%,皮棉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它涉及1亿棉农的重要经济来源,1900万纺织及相关行业工人的就业问题等。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棉铃虫危害猖獗,每年给国家造成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育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70个,均已在河北、山东、河南等主产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2008年国产抗虫棉达到市场份额的93%。其中,“中棉所41”是我国第二代抗虫棉的标志性品种,其适应性广、推广面积大,以其为亲本还衍生出许多新品种,该品种于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棉所63”在长江流域棉区高产创建中,创下该棉区子棉1000斤的高产记录;早熟抗虫棉品种“中棉所50”比对照品种增产29%,是适宜麦棉套种的优良品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亚说,截至2009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已累计推广应用3.15亿亩,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暴发危害;新增产值超过440亿元,棉农增收250多亿元,每年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1万到1.5万吨,相当于我国化学杀虫剂年生产总量的7.5%左右,节省了大量农药;棉农的劳动强度和防治成本显著下降,社会经济效益巨大,棉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网站制作: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信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