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jpg (36975 bytes)

农业973网站(G1998010200)

学术交流

重要成果

欢迎光临!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农作物核心种质构建

重要新基因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

2002年总结汇报暨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农作物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课题总结汇报暨学术交流会于2002年12月23日-25日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转基因中试中心召开。会议由首席科学家贾继增研究员和张启发院士主持。吉林省副省长刘淑莹、省农科院院长岳德荣、科技部973项目咨询顾问组成员顾铭洪教授、董玉琛院士、盖钧镒院士及来自各参加单位的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本项目的第4次年会,会议进行了工作汇报和学术交流,并就项目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生产问题、项目验收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过去一年本项目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 建立了三大作物核心种质构建的策略与技术

2.建立了三大作物的初选核心种质和优异种质库。

3.完成了 35个永久作图群体构建,其中水稻12个,小麦 20个,大豆3个,正在建的永久作图群体200余个。

4.完成了 63个重要农艺性状基因(QTL)的分子作图,其中营养高效 13个,产量性状19个,品质 4个,抗逆(旱、涝、倒)10个,抗病虫17个。利用生物芯片技术筛选出低磷胁迫后上升表达和下降表达的阳性克隆,相关基因的分离、验证工作正在进行。

5.筛选鉴定优异农艺性状的种质资源。

6. 分离克隆了9个候选基因,其中包括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3个(Xa4, Xa5, Xa26(t)), 抗稻瘟病基因1个(Os-RLk1),小麦高亲和力磷酸根转运蛋白(TaPT),小麦矮秆基因Rht10,小麦高(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大豆抗病候选基因(KR3, KR4),大豆抗病防卫基因。对已克隆的大豆Pti基因与 SAMDC进行了功能分析。

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进一步讨论并明确本项目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生产问题。项目所要解决的总体科学问题是如何高效发掘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结合我国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本项目的目标是:“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提供基因资源”。核心种质构建的科学问题是:万份以上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的技术路线与方法,我国三大作物核心种质构建及我国三大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新基因发掘的科学问题是:完善基于遗传作图的新基因发掘的理论,提出大批量发掘基因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并发掘一批重要的农艺性状基因;基因克隆的科学问题是基因克隆的技术平台构建与基因结构、功能特点分析。

会议进一步重申评价核心种质的质量标准是等位基因的代表性。在核心种质中要注意保留重要优异种质。大家还就核心种质构建的有关名词作了统一。将初级核心种质、初选核心样品统一为初选核心样品。

与会代表与专家组就本项目的结题时间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由于本项目实际上是1999年3月份才正式启动,至2004年三月才满五年。加之农业研究的周期长,受季节与自然环境限制大,因此许多重要的数据到今年9-10月份才能获得,数据的整理、分析与发表或成果专利的申报还需一段时间。为了充分体现项目所取得的成就,专家组建议在不影响该项目下一轮973立项的前提下于2004年上半年验收。

基于基因组学的种质资源研究是当今国际上农业科学研究领域正在兴起的研究热点,我国有幸将此列入第一批973 项目。为了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在国际上展现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经专家组讨论决定于项目验收前发起举办“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Plant Genomics & Germplasm ”(暂定)。会议时间取决于项目验收时间(今年9、10月或明年4、5月)。专家组要求各课题积极作好准备。会议将邀请国外知名科学家参加,请大家积极推荐。

为了充分交流作物营养高效与抗逆的鉴定指标,会议决定于2003年2月举行一次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该领域的专家一起探讨并规范相关的技术体系和指标。

    有幸参加第一批国家973项目是光荣的。在过去的4年通过大家的勤奋努力,本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最后一年任务更艰巨。人生能有几次搏,让我们共同为高水平的完成该项目的预定任务,为展示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而继续奋斗。